才发现2017年NBA选秀是一次“神操作”,可惜状元签点歪了!
NBA的选秀大会一直被视为球队重建的试金石,一支球队是否能在选秀中挖掘未来的超级巨星,决定了它未来几年的命运。而2017年的NBA选秀大会,可谓是一次“潜力炸裂”的大年——8年过去了,这届选秀球员的整体水平早已证明,确实不负当年媒体满怀期待的“选秀大年”之称。不过,关于状元签的选择,却成为这次“选秀大年”中最大的遗憾。

费城76人以状元签选中了马克尔·富尔茨,这在当时几乎是毫无争议的选择——有球探评价他是“后场的绝对全能手”。然而,富尔茨却没能兑现期待,多次经历伤病、状态不稳,最终走上了一条几乎无人问津的生涯之路。而当年探花秀塔图姆以及13号秀米切尔则迅速崛起,甚至一跃成为联盟的核心球星。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这届选秀的遗憾与惊喜,从炸裂的球星表现到状元签的“点错”,让我们重新审视2017年的传奇选秀大会!

塔图姆、米切尔扛起2017届大旗:选状元的是不是到了“平行时空”?
为什么当时没人质疑富尔茨的状元身份?
说到富尔茨,不得不提他在华盛顿大学时期的华丽数据。他是球队的进攻核心,带队虽然战绩不佳,但单看个人表现,完全是“妥妥的状元料”。富尔茨在大学场均23.2分、5.7篮板、5.9助攻,三分命中率高达41.3%,作为控卫他的全面性和无死角的进攻能力,让人几乎看不到缺点。选秀专家们也认为他能完美适配76人的体系,与当时的新星本·西蒙斯和恩比德组成夺冠基石。
可现实对球员有时确实太过残酷。在进入NBA后,富尔茨遇上了伤病打击。因为神经性胸廓出口综合征(被球迷戏称“投篮失忆症”),他的投篮动作出现了严重问题,命中率急剧下滑,连基本的罚球都难以保证准度。首个赛季场均只有7.1分,甚至失去了轮换位置。可以说,富尔茨这位“毫无争议”的状元,是踩中所有地雷的典型案例。
但另一方面,这一届的新秀塔图姆和米切尔,却在不到枪林弹雨般的NBA比赛中迅速成长为当家球星。
塔图姆成凯尔特人门面:探花郎的完美绽放
如今的塔图姆,已是东部豪门凯尔特人绝对的门面担当。他从新秀赛季就表现稳定,作为主力球员带领绿军打入东部决赛,并在关键季后赛中不怯场,表现得像个“老江湖”。随后的几个赛季,塔图姆持续进步,场均得分不断攀升,如今更是场均能贡献30+的超级锋线球员。2022-23赛季,他带领凯尔特人取得东部第二的战绩,再次成为总冠军有力争夺者。
塔图姆的成长,证明了一名“即插即用型”的全能锋线,能在任何环境中迅速适应,成为球队的核心。如果2017年的状元签让凯尔特人选择塔图姆,今天的绿军恐怕已经有了总冠军加身,而76人则可能自悔不迭了。
米切尔的崛起:第13顺位的“逆天改命”得分机器
再来看看米切尔,当年只被爵士用13顺位选中,但他却用实力证明“那些没选我的球队一定后悔了”。从新秀赛季开始,米切尔便展现出超高的得分天赋,多次在季后赛中扛起孤胆英雄的角色。特别是在2023年赛季,他在骑士队的表现更是震惊联盟。米切尔不但成为骑士的绝对核心,还在对阵公牛的比赛中狂砍71分,成功加入NBA单场得分70+俱乐部。
塔图姆和米切尔的存在,完美扛起了2017届的名头。重排选秀时,他们几乎是毫无争议的“一顺二顺”。相比之下,状元富尔茨的失落,显得更加令人惋惜。
不止一两颗星:2017届选秀是一个“人才炸弹池”
有趣的是,2017年的选秀并不仅仅是塔图姆和米切尔独领风骚,这届选秀的“人才储备”实在惊人,无论是前10顺位的强势球员,还是后半区的逆袭黑马,都为这一届注入了无尽看点。
阿德巴约:防守大闸,热火崛起的基石
这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球员。他没有直接抢眼的华丽进攻技巧,但凭借强悍的防守和全面球商,让他成为热火建队的核心之一。阿德巴约不仅多次入选NBA最佳防守阵容,更是国家队的常客,在奥运会上也为美国队夺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阿德巴约是2017届中最典型的“团队型球星”,他的稳定性和价值,均足以支撑他进入选秀重排的前五。
福克斯:低调却高效的“冲击后卫”
当年的5号签达龙·福克斯,如今效力于国王队(到最新赛季加盟马刺的流言也备受关注),他以速度和突破能力闻名,是NBA“最快的男人”。在拥有高爆发与出色数据的同时,福克斯还带领球队逐步走向季后赛的竞争者行列。本赛季稳定在场均25+的他,与文班亚马的组合,可能成为马刺争冠的精准操作。
最强“低顺位战队”
27顺位被湖人选中的库兹马,早已通过自己稳定的得分能力站稳脚跟;30顺位的约什·哈特,以“铁人”般的拼搏风格成为各支争冠球队眼中的香饽饽;45顺位的狄龙·布鲁克斯更是“四两拨千斤”,不仅抢下8000万大合同,还通过强硬防守成为这些年联盟里“最有争议的人物”。这一切证明,2017届不仅人才济济,更惊喜不断。
掉队的天才:状元政治的得失与教训
2017年夏天,状元的选择备受关注。在当时看来,这个决定并不需要多余的讨论:富尔茨有影响比赛能力的全面进攻天赋,甚至没有球探愿意质疑他的选择。然而,现实展现了NBA职业赛场的残酷:
1. 天赋只是第一步,健康和心态才是决定球员生涯上限的关键。
2. 高顺位的培养环境未必适配,每支球队对新秀的开发方式各有千秋。
从富尔茨的“状元失意”到低顺位球员的“逆袭榜样”,2017年的选秀或许为NBA未来的决策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参考。
总结:状元并不代表未来,但2017年绝对是选秀大年!
8年过去了,我们站在回顾的视角上重读2017年NBA选秀,两件事已经毋庸置疑。一是,这确实是个真正的“选秀大年”,整体天赋和成就高度令人惊叹;二是,76人用状元签选中富尔茨却成了最大的遗憾。塔图姆和米切尔的崛起给“选秀大年”的名号加上了一颗定心丸,而阿德巴约、福克斯、狄龙等人的表现,则让这一年的深度变得更加完美。
球迷们大概还会继续调侃,如果有一天可以重新洗牌,这一届选秀会是历史上的另一场“传奇选秀”。不过话又说回来,选秀的魅力,也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——总有人意外倒下,也总有人默默崛起,未来仍然值得等待。
这届选秀,记住塔图姆的光芒,也不要忘记富尔茨的遗憾。毕竟,这才是篮球世界里最精彩的故事!